来源:彭博社
作者:梅亦杰、Weilun Soon
中美两国削减贸易关税的协议预计将推动运费上涨,因为企业正争相利用90天的宽限期将货物运往太平洋彼岸。
随着贸易战加剧,近几周关税的快速升级已导致货运量大幅下滑,中国对美出口上月下降21%,进口减少近14%。集装箱巨头马士基上周估计4月中美贸易量双向下降30%到40%。这一趋势似乎延续至5月,截至5月11日当周(在周一协议宣布前)航空货运航班数量下降。
然而,周末谈判后紧张局势意外明显缓和,预计将触发需求和价格反弹 —— 货运公司和分析师表示,这一反弹将因该行业最繁忙季节的开始而加剧,且可能在许多船舶从其他贸易航线调回前就已发生。
据Jefferies周二发布的报告,在协议宣布前中国供应商已开始重返市场,本周跨太平洋航线运费从4月中旬的每40英尺标准箱2,000美元跃升至约2,500美元。
这种逆转的加速将令人欣慰。集装箱航运公司一直面临运价急剧下降的压力,部分即期航线已接近盈亏平衡点。根据Drewry全球集装箱指数,截至上周,全球集装箱运价基准已降至每40英尺标准箱略高于2,076美元。这是自2023年1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集装箱运输业有望在两个基本因素推动下实现运价的显著改善:运输量恢复正常水平,以及旺季的开始,“Jefferies分析师写道。“鉴于跨太平洋航线运力趋紧,航运公司有望在运价上行中占据主导地位。”
作为通常是贸易剧烈波动中最早感受到影响的群体,一些货运代理公司表示,贸易休战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
“我们希望这能为各方达成一项永久性协议奠定基础,从而为我们的客户创造所需的长期可预测性,”马士基发言人表示。“目前,我们的客户已获得90天的关税下调明确期,我们正努力帮助他们充分利用这一窗口期。”
中国对美出口通常在年初表现疲软,随后在北半球夏季逐步回升,于9月达到峰值,然后就是迎接年底假期季。然而,2024年后几个月的放缓并未出现,这可能因为企业提前采购以应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上任后实施的关税措施。
该行业下一步举措可能是减少所谓的“空班”(即航程中被取消或跳过的部分),以更高效利用已部署在跨太平洋航线的运力。Jefferies分析师估计,从其他航线调回船舶可能需要40天或更长时间。
“由于许多出口商可能在4月推迟了对美国的发货,关税大幅下调可能会引发一波积压出口,”野村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在周一协议宣布后不久写道。
中美之间任何持久的协议也可能导致其他国家贸易流向发生变化。
中国对越南和泰国的出口在3月和4月大幅增长,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出口也相应增加,这推动了从东南亚向美国运输货物所需船舶的需求。随着许多中国企业现在可以以30%的关税而非此前征收的145%关税出口产品,这种贸易流向可能发生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