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彭博社
对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来说,他坚持立场、强硬对抗唐纳德·特朗普的决定推进得近乎完美。
经过在瑞士为期两天的关键会谈后,中美贸易谈判代表于周一宣布大幅降低关税。双方在一份精心协调过的联合声明中表示,美国对大多数中国商品加征的145%关税将降至30%,为期90天,同时中国对美多数商品加征的关税将降至10%。
这一大幅削减关税的举措超出了中国国内的预期,并推动美元和美股大涨 —— 这为正因国内通胀料加速而承压的特朗普提供了某种急需的市场缓解。中国股市也飙升。
这项协议最终几乎满足了北京的全部核心诉求。特朗普于4月2日宣布对中国加征的34%“对等”关税已被暂停执行 —— 这使得美国的头号竞争对手与其长期盟友英国享有相同的10%关税税率。
北京提出为谈判任命联络人,华府满足了这一要求,建立了由财长斯科特·贝森特牵头的磋商机制。双方还同意采取“积极行动”遏制芬太尼的流入,此举有望最终促成额外20%关税的取消。
“可以说,这是中国所能期望的最佳结果 —— 美国让步了,”研究公司Trivium China联合创始人Trey McArver表示,“展望未来,这将使中方在任何谈判中更有信心,认为他们具备对美国谈判的筹码。”
自特朗普将关税提升至百年来最高水平以来,习近平始终姿态强硬。有别于其他国家领导人,他拒绝了特朗普多次要求通话的“喊话”,即便当时美国对华关税已上调至中方口中“沦为笑话”的水平。
取而代之的是,北京方面采取了降准降息等一系列措施,为经济注入强心针,同时派遣外交官奔赴世界各地展开魅力攻势,力图为中国产品开辟新市场,并谴责美国的“霸凌”行为。
尽管中国开始感受到经济压力,制造业活动开始下滑,但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这进而鼓励习近平不向美国的施压低头。特朗普则面临来自商界游说团体、市场参与者及担心在中期选举中丢掉席位的党内人士日益加码的施压。
“这个教训是,经济实力很重要,”兰德公司中国研究中心副主任Gerard DiPippo表示,“对北京来说,这是一次战略上的印证,也使习近平强调制造业和自力更生的政策更难以反驳,至少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是如此。”
特朗普周一表示,他最快可能会在本周晚些时候与习近平通话,并宣称美中关系迎来了“全面重启”。
上周中美宣布启动贸易谈判时选择日内瓦作为会晤地点,这本身就表明美方有所让步。中国一直倾向于远离电视镜头和记者,私下进行实质性磋商。
德意志银行策略师George Saravelos表示,此番精心策划的“停战”协定引人注目,尤其是特朗普没有抢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他补充称“这一切清楚地表明谈判正进入一个更偏向和解与互相尊重”的阶段,这正是中方提出的另一个要求。
北京方面,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领导的谈判团队同意暂停或取消自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但未作详细说明。争取中方放宽针对稀土出口的管制是华府的优先项,依赖这些矿物制造工业磁体的企业一直在向白宫施压。
贝森特称采购协议可能会于晚些时候达成。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明确表示,讨论尚未涉及特朗普首个任期中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按照该协议,中国承诺额外购买价值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
他说:“谈判的重点在于如何将关税水平降至不构成禁运的水平,同时又能让美国实现减少贸易逆差的目标。”
中国目前有三个月的的窗口期来与美国达成一项更广泛的协议,在实现贸易再平衡的同时维护自身利益。自特朗普首个任期以来,北京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关键进口产品方面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从巴西等新兴市场伙伴购买更多农产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泓表示,就像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期间一样,中国不会在其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关键部分作出妥协,包括国有企业的运作方式。
他补充道:“除了这些红线之外,我们可以通过谈判填补很多空白,”例如关税、知识产权和补贴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称这是一个良好的进展,但她同时警告称特朗普仍有可能再次提高关税。
她表示,“我们从‘特朗普1.0’中吸取的教训是,关税谈判可能是反复拉锯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结果。”
关税的下调应能让中国决策者更容易实现今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ING上调中国2025年GDP增长率预测至4.7%,称5月和6月对美出口可能会大幅反弹。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暂停的窗口期可能会导致企业加快发货和生产安排,但他也警告称“鉴于复杂的双边关系,达成持久的决议仍具有挑战性。”
法国外贸银行首席亚太区经济学家Alicia Garcia Herrero向彭博电视表示,尽管降低关税是一个积极的进展,但特朗普仍然明确表示,世界不再处于“美好的全球化模式”。
“最好是缓慢、稳步、友好地分道扬镳,”她说,“而不是像日内瓦会谈开启前那样相互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