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8日宣布,同英国达成一项贸易协议,这是他4月2日发动全球关税战后所达成的首份协议。英国首相斯塔默也在线上发表简短讲话,形容协议达成的时机再巧妙不过,可带动两国经贸,开放市场及创造就业机会。一般认为,美英的特殊关系,以及英国对美贸易盈余相对不大,加上英国脱欧后急于摆脱困境,都有助促成协议。特朗普也能利用这一突破,施压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让步。美中5月10日于瑞士日内瓦启动谈判,并已经在12日宣布取得进展。
英美达成的只是框架协议,并非正式贸易协定,时机点选在二战欧洲胜利日80周年,象征英美特殊伙伴关系。更根本的美中贸易协商随后出结果,反映英美交易项庄舞剑之意再明显不过。无论是特朗普,还是代表美国谈判的财政部长贝森特,以及以副总理何立峰为首的中国代表团,都形容会谈氛围友好积极,而且就具体问题取得一定共识。双方昨天同意暂缓对彼此加征的关税90天,美国对华关税降到30%。
从英美框架协议透露的内容观察,美国的全球10%基准关税不会取消,这可能作为特朗普减税的部分财源;个别产业领域会根据各国情况灵活妥协——美英在汽车、钢铁和农产品等方面取得具体成果。英国之所以在关税谈判拔得头筹,是因为在脱欧后孤立无援,更依赖对美的贸易,所以缺乏谈判底气。英国刚在5月6日同印度达成贸易协定,以及在去年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表明伦敦急于摆脱脱欧的经贸困局。
对美国而言,英美框架协议为各国双边关税谈判设定样板,且增加对手让步的压力,特别是一旦印度、台湾或越南等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相继妥协,势必对中国产生巨大的外交压力。美国一再警告,90天的关税缓冲期让各国能做好让步准备,而且先谈成协议的国家能获得最多优待。因此,英国的让步程度难免成为各国的基准,也产生一定的紧迫感。但特朗普毁约在先,推翻现有的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美英协议能否修复美国信誉,还有待观察。
作为美国重要贸易伙伴的日本和加拿大就是典型例子。美日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2019年签署贸易协定,加拿大当时也重新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但是这些都在4月2日“解放日”推倒重来。尽管日本贸易谈判代表自4月就多次访问华盛顿,特朗普更亲自参与其中一场谈判,但由于美国对日本汽车业要价太高,至今还谈不出结果。加拿大新上任的总理卡尼刚于5月6日访问白宫,两国至今也还没有达成任何贸易协议。
尽管如此,一再强调“不跪”的中国,显然还是感受到巨大压力。美国对中国的施压日益全面,不但大打台湾牌,特朗普更表明要“打开”中国市场,包括逼迫中国改变国有经济主导的体制、拆除互联网防火墙等敏感领域,漫天开价的态势显示,特朗普决心改写全球贸易规则和秩序的强大意志,防止中国挑战美国全球霸权。美中意外在日内瓦快速取得共识,或许对国际地缘政治的未来走向有一定的暗示作用。
虽然市场对美英框架协议带来的确定性反应正面,但协议只是初步意向,并非正式贸易协定,后续谈判仍然存在变数。市场对美中宣布谈判结果如何反应,也能一窥其他国家可能妥协的程度。无论如何,美英协议的外交作用正在发酵,对担心落人后头的其他国家构成压力,特别对要避免被排除在新贸易秩序之外的中国,形成新的威胁。美中日内瓦谈判结果表明,特朗普看似的乱拳或许真会打死老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