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Temu上的裙子多便宜吗?这件才500多泰铢(约20新元)!”一个在曼谷工作的女朋友跟我展示她的战利品。
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海外朋友用难以置信的口吻,对中国电商和产品的低价发出惊叹。
Temu是中国电商拼多多的海外版,过去几年因主打性价比而备受年轻人青睐。
泰国Temu去年7月上线,延续一贯的低价策略,而且包邮还免费退货,产品从潮流服饰、手工艺品到美容产品,应有尽有,怎能不让我这个喜欢购物的女朋友笑逐颜开?
但中国低价产品的另一面,却是让人笑不出来的叙事。
Temu决定进军泰国市场时,就引发当地人对本土企业可能倒闭的担忧,呼吁对此采取税收措施。泰国随后也对网上购买价值低于1500泰铢的进口产品征收增值税。
无独有偶,Temu同年进军越南市场,也让当地传统零售商和电商招架不住。越南政府今年2月起取消对低价进口商品的免税政策。
即便如此,中国产品的价格仍有一定的承压空间。
过去几年,中国低价产品给同为制造业强国的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造成不小冲击。
有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印尼纺织、服装和鞋子制造产业在中国进口商品的冲击下,有超过5万人失业。纺织巨头Sri Rejeki Isman去年底被令清盘,裁退超过1万名员工。
泰国则是钢铁和金属行业受到最大打击,泰国工业联合会去年促请政府提高中国产品的进口税,或限制这些产品进口。联合会副主席那瓦说,工厂倒闭趋势恶化,因为“美国、欧盟和中国之间持续的贸易冲突,以及廉价商品不断涌入亚细安地区”。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抡起关税大棒后,东南亚产业被冲击的情况可能进一步加剧。
尽管对等关税被紧急踩刹车,但不少分析认为,在这一轮贸易战中,东南亚国家或进一步成为中国廉价商品转移的主要市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还可能形成某种贸易拉锯战。
对于较少传统工业的新加坡来说,一些分析乐观认为,中国低价产品带来的冲击较小。然而,在关税乱棒下,被波及的产业范围越来越大,复杂性也越来越高,本地一些新兴产业已感受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
美国为进一步打击中国光伏产品绕道东南亚输美行为,4月对从柬埔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四国进口的太阳能产品,征收高达3500%的关税。本地一家新能源公司创始人在受访时预计,新关税可能促使更多中国太阳能板流入东南亚市场。
受访者处境矛盾,一方面公司大部分原产品进口自中国,这意味着采购成本下降。但另一方面,公司部分业务也包括为马来西亚、泰国等提供相关设备的配套服务和解决方案。中国大量光伏产品涌入本区域后,很可能会延伸到价值链更高端的系统集成领域,进一步改变供应链结构。这家规模较小的起步公司,恐将面对被淘汰的风险。
正如这家公司的处境,中国产品的“低价红利”与“产业冲击”像硬币的两面,简单地向一方倾斜,就会损害另一方的利益,只能靠不断的政策调整以及加速产业升级创新,才能勉强维持平衡。在这场关税风暴下,这样的平衡或许将越来越难维持。
(作者是《联合早报》中国新闻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