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关税战暂处90天休兵期,各国也加速与美国的关税协商。但台湾学者星期一分析,特朗普政府很可能通过“关税泡泡”的模式,迫使经贸伙伴达成一致抗中行动,而各国接下来将陷入既讨厌美国关税,也讨厌中国大陆倾销的两难中。
中美两国历经经贸高层谈判后,5月中旬进入关税暂时休兵期,美国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145%降至30%,中国则将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从125%下调为10%。但外界普遍存有“假停火,真拖延”的疑虑。
于此同时,美国也加速与其他国家的谈判,甚至传出特朗普团队不满欧盟拖慢谈判进度,且迟迟未承诺对中国加征新关税,因此扬言自6月1日起对欧盟输美商品开征50%关税。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中国大陆经济)研究所助研究员王国臣,星期一(26日)受邀在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作专题演讲时分析,美国正运用对贸易伙伴的关税谈判,形成“关税泡泡”,迫使盟友达成一致抗中行动。
他强调,特朗普的作为并非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意思是我对你美国0%,但美国对我也是0%关税”;可是特朗普现在的做法,是盟友对美国是0%关税,而美国对外则有10%的基本关税。
从目前各国谈判状况推测,王国臣研判,在特朗普的“关税泡泡”当中,税率从10%起跳,基本上不会超过30%;而在泡泡之外就是50%。
从欧盟谈判,以及美国先前对采购委内瑞拉石油的国家课征25%关税的案例来看,他认为,美国接下来很可能也会要求盟国跟进对华关税、加强查缉中资企业洗产地等。因此,中美关税90天暂停期预期持续展延,直至“关税泡泡”建立为止。
王国臣指出,其他国家接下来将陷入“既讨厌美国关税,又讨厌中国大陆倾销”的两难之中。
至于中国大陆的因应作为,王国臣则说,北京持续运用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与财力攻克尖端技术,尝试突破美国的围堵封锁。但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却由2018年4月的30.2%,降至2025年4月的24.3%;外商出口占比,同期也下挫15.3个百分点。
他认为,中国目前仍面临研发成本高于商转价值,出口高度仰赖先进外商的困境,甚至坠入科技债务陷阱,进而排挤企业投资与削减消费意愿。
在中美关税战暂时休兵的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制定从2026年开始的下一个五年计划(第15个五年规划,简称十五五规划),王国臣推测,十五五规划会继续强调新质生产力、科技自主创新等内容。
但他强调,近年来中国经济政策内涵有愈趋僵固的趋势,且消费越趋低迷,若不能提出有效政策提振内需、扩大进口,恐怕难解内外经济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