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极间摆荡失衡?学者警告台湾价值认同驱动大于避险

中美地缘战略竞争加剧,台湾如何在两极间摆荡备受各界关注,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吴玉山星期四(7月3日)分析,台湾对外战略定位往往深受价值观等“认同”因素驱动,采取避险措施时,会碰到很大的问题。

随着台海情势急速升温,近年来,台湾内部对于与北京和谈,或加强与美国的军事合作的争论不断。

为理解中小国在两强之间的选择逻辑,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吴玉山星期四在台湾中研院年度学术大会上发表专题演讲,并提出“不均衡战略三角模型”(Asymmetric Strategic Triangle Model)。

他说,这套模型强调两强之间为零和对抗,而中小国作为第三行为者,虽力量相对薄弱,却可透过伙伴、避险、枢纽三种策略,在两强间谋求生存空间与利益。

吴玉山进一步解释,所谓伙伴,意思是牢牢地站到其中一个强权那边;避险则是与保护国维持紧密关系,同时与另一方维持一定交流;枢纽则是没有一定抗衡、扈从关系,而是在两个大国之间采取策略性倾斜,希望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他指出,在“大国逐霸、小国图存”的不均衡战略三角中,权力一般是影响对外战略定位的最重要因素。但台湾在陆美之间的战略抉择,却不同于其他中小型国家可以权衡得失为导向。“对大部分国家来讲,在美中之间的站位是外交政策;可是台湾呢,是认同的取舍。”

他说:“在特定的情境底下,你会发现文化跟认同的因素,它会非常非常的强,有时候会超越权力的考虑。这是台湾要实行避险时,碰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吴玉山进一步指出,文化认同的影响在于与他者的“文化距离”。“如果你着重的是传统的面向,讲血缘、语文等等,我们跟中国(大陆)很近;跟美国很远。可是如果你讲的是价值、讲的是制度,我们跟美国很近,我们跟对岸很远。”

他认为,这样的文化认同张力,是目前台湾内部政治以及对外关系里,最重要的核心问题。

另外,吴玉山也提到,东亚与东欧皆为大国力量对抗的“战略断层线”,台湾与乌克兰夹在两强间,也是当前世界上少数以认同,而非利益为导向,做出对外战略选择的特殊案例。

但他警告,战略断层线上一旦发生战争,就可能产生权力消长,进而使得危机扩散。

吴玉山指出,俄乌战争虽让北京有更多考量,不急着在短期内对台动武,可是中长期可能会增强冲突幅度,中俄会更紧密,美国则会将威慑力量集中到欧洲,两个集团内部更高度整合,进而导致危机以及战争,可能在战略断层线之间扩散。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