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星期五(7月4日)遭遇酷热天气,人口稠密区域持续高温,长江流域的重要农业与制造业中心被烈日炙烤,引发外界对潜在经济损失的担忧。
中国中央气象台预计,星期四(7月3日)至星期六(7月5日),中东部地区有大范围持续性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至39摄氏度,局地将超过40摄氏度。
据路透社报道,引发此次高温的副热带高压系统,今年出现时间明显提前。
按照常年气候节律,中国的“三伏天”通常自7月中旬开始,持续至8月底,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段。
目前,极端高温已成为中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高温不仅灼烧农田、冲击农民收入,还可能影响制造业重镇的正常运作,扰乱港口物流秩序,并进一步加重本已紧张的医疗系统负担。
2022年,中国遭遇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热浪,多地从6月中旬至8月底持续高温,热浪天数长达79天。尽管官方未公布相关死亡数据,中国目前也未建立热相关死亡的统计机制,但部分媒体曾引述地方政府消息报道有人员因高温死亡。
医学期刊《柳叶刀》2023年发布的一项研究估算,2022年中国因热浪造成的死亡人数达5万900人,较2021年翻了一倍。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