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前外交部长杨荣文认为,在中美关税谈判中,美国是需要达成协议的一方;中国的态度则是谈得拢就继续谈,谈不拢就“随它去(so be it)”。
杨荣文星期一(5月12日)在上海举行的一场题为“多极世界中东亚和东南亚的稳定”的炉边对谈中,做出上述研判。
他指出,如果到明年中期选举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无法让他的支持者重新振奋起来,将失去两院之一;由于竞选活动将从今年中开始,特朗普只剩下几个月时间与中国达成协议。
如果协议无法达成,杨荣文预计,美国通胀率将上升,政府削减赤字也将变得完全不切实际。此外,利率甚至美元也可能受到影响。
中国方面,杨荣文说,过去一周,他在中国见到许多普通中国人,每个人态度都很坚定,那就是“不屈服,不跪”,“没协议就没协议”。
杨荣文说,他星期天(11日)随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到浙江义乌进行社会调研。他遇到的所有商家,没有一家认为美国是关键因素,都称他们可以卖到世界其他地方。张维为也是本场炉边对谈的主持人。
这场炉边对谈举行时,中美日内瓦会谈刚落下帷幕。两国星期一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大幅互降关税,对“解放日”后彼此祭出的34%关税中的24个百分点,按下90天暂停键,只保留10%;同时取消在那之后彼此加征的91%关税。这意味着本届美国政府对华加征的关税从145%降至30%,中国对美加征的关税则从125%降至10%。中美也表明,将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
不过,杨荣文认为,中美会达成某种短期内有效的协议,但无论双方谈了什么,也只会在下来一年、两年或三年有效,之后仍须再次谈判。
谈到中国与亚细安的关系时,杨荣文以瑞幸咖啡最热门的单品生椰拿铁为例说,瑞幸每天需要1000万个椰子,不过仅靠海南和云南的椰子是不够的,但加上东南亚的椰子就能满足需求。他以此说明,中国与亚细安高度互补且深度融合。
杨荣文也以郑和下西洋时在东南亚留下的印记为例指出,这些历史记忆让东南亚国家能够应对一个崛起的中国,从中国市场获益,同时又能以某种形式与中国保持一定距离。
他说:“在东南亚,没有国家想让中国成为敌人……但也没有国家想让中国太靠近,因为中国太大了,如果距离中国太近,就会失去自由。所以在东南亚,有一种平衡大国关系的深层本能。”
从中国的角度,杨荣文说,中国总是说乐见亚细安坐在驾驶位上,这是因为亚细安不会将车开往中国不想要的方向,而中国不信任美国来驾车,美国和印度也不信任中国驾车。
他说,亚细安可以坐上驾驶位,这是因为亚细安不威胁任何人,也可以和任何人做朋友。“我们想要的是从中国的增长中获益,但同时保持我们所有的关系开放。”
新加坡脆弱性没有消失
在问答环节,被问及新加坡新一代领导班子面临的挑战时,杨荣文说,新加坡在当前国际环境中的脆弱没有消失。当大局发生变化时,可能会有新的机会,旧的机会也可能会消失。
“因此我们必须非常谨慎、非常警觉,尽量看得更远。无论谁治理新加坡,可行动的空间都不大。”
杨荣文说,新加坡必须多为国人花钱,但不能过度;国人会抱怨拥车证,但新加坡也不能承受像北京一样的交通拥堵;新加坡想在邻国投资,但同时也知道自身的脆弱。
他接着说:“我不太担心新加坡在对外政策方面的治理。担忧一直都是内部的,我们是否能够保持足够的共识,以快速应对新情况。”
在近一个半小时的活动中,杨荣文还谈及他对印巴冲突、美欧关系,以及台海问题的看法。
本场炉边对谈由民间团体“新加坡中国协会”(Singapore China Association)举办。今年是新中建交35周年,本场活动也旨在筹集资金,资助35名上海高校青年,在今年8月赴新加坡进行为期一周的研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