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防的运作方式已发生变化,美国的战略家们必须面对新的风险。不要只盯着硬件,美国的决定性优势从来不是军舰上的装甲和战机上的控制电路,而是它永不停歇的创造力,即在形势需要时,重塑自身的独特能力。
在电影《夺宝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中,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饰演的角色,在一名沙漠刺客气势汹汹地挥舞弯刀时大笑不止,并在观看这一短暂表演之后露出一丝冷笑,然后掏出手枪一枪打死对方。在与中国的潜在较量中,美国看起来更像是那个中世纪的刺客,手下都是一些装备着要命的过时脆弱技术的年轻水手和士兵。
在无人机和自主潜艇无处不在的世界里,航空母舰和战斗机的隐蔽性大打折扣。但问题不仅仅在武器上。中国的战略家正在瞄准那些让美国得以投射力量的节点:卫星、后勤和指挥网络。如果一艘海军驱逐舰的舰长无法与上级通话、无法对接卫星、无法补充燃料和火炮弹药,那中国也就不必在意这艘驱逐舰的作战性能。在那种情况下,驱逐舰就跟一艘没有酒廊驻场歌手的嘉年华游轮没什么两样。
几十年来,定义美国霸主地位的军事计算方式已发生悄然、也许是灾难性的反转。当美国在2003年巴格达战役中展示“震慑”优势(播放导弹精确打击视频)之时,中国正在精细分析美国的弱点。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装备能将价值130亿美元的目标,变成一坨废礁石的鹰击-18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和东风-26“航母杀手”。正如中国的深度求索(DeepSeek)公司最近用低成本制造的大型语言模型震动硅谷,中国的攻击导弹也以低廉的价格构成致命的威胁。
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冲突给中国上了一堂现代战争的大师课。当地发生的事件正在颠覆传统国防观念,价值400美元的商用无人机只须投掷一枚手榴弹,就能摧毁价值450万美元的坦克,这样的投资回报率让最激进的风险资本家都感到自愧不如。事实上,中国已在大规模生产攻击型无人机和反无人机拦截装置。正如中国服装公司可以推出“快时尚”一样,中国武器制造商也可以迅速制造出新装备,使该国既行动敏捷又极为淡定。
当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为2026年的预算提案与国会缠斗之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战略家却在优化2049年的开支和决策——这是他们打造一支全面海军力量的目标日期。他们完全愿意承担西方分析家眼中那些不合理的成本——当你无须担心选举人票、喜欢挖掘丑闻的记者或社交媒体上的那帮害虫时,显然也更容易实现这一点。
当美国以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和帕尔默·勒基(Palmer Luckey)的Anduril公司的无与伦比技术突破为傲之际,继续部署电视剧集《陆军野战医院》(M*A*S*H)还在电视上播放的时候(1972年至1983年)就已设计好的军事系统,就实在是太荒谬了。美国的国防信息系统网络就像昔日漏洞百出的企业内网,而中国军队则在部署量子加密通信系统。难怪马斯克警告说,美国可能会“在下一场战争中输得很惨”。认识到五角大楼官僚机构行动迟缓带来的负担,赫格塞斯正在指示将四星上将的人数削减20%,将中高级军官数量削减10%。须知自二战以来,将领相对士兵的比例已跃升四倍。
要重新获得竞争优势,美国须要进行三项基本投资。首先,美军须要有韧性的能源和动力,这意味着要打破制约各类太平洋行动的“燃料束缚”。目前,为航母护航的常规动力舰艇,每隔三四天就要加油一次。一艘作战后勤船只每天要烧掉10万加仑的船用柴油。这就好比一边拖着加油站,一边试图开车横穿整个国家。五角大楼应快速推进“比利计划”(Project Pele)开发的移动式微型反应堆,并投资制造能够为基地提供数月电力的燃料电池。
第二个优先事项,是开发预测型自主式物流网络。亚马逊和沃尔玛可以利用预测算法,确保最零碎的货物当天送达,但美国士兵却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关键物资,而中国的将军完全知晓这一点。自主平台,如海军的虎鲸无人潜航器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海上列车”等无人驾驶水面车辆,必须成为军事物流的中坚力量,创建能够抵御目标干扰,并在有争议地区运送物资的配送网络。如果缺乏这样的转变,太平洋战略与其说是一项战略,不如说是山姆大叔在凭运气行事。
最后,美国须要具备借助人工智能增强的决策优势。现代冲突时间紧迫。当像东风-17这类中国高超音速导弹能以5马赫以上的速度飞行时,每一毫秒都至关重要。美国必须利用人工智能来主导OODA循环(观察(Observe)、定位(Orient)、决策(Decide)、行动(Act))中的每一步。像DARPA的“关键点计划”(Project Linchpin)和空军的“先进战斗管理系统”这类项目,必须从拥有良好前景的初创项目,发展为核心作战能力——而且要快。
虽然人们很容易只关注中国的强大,但从人口减少、经济停滞,到对威权统治的反抗,它也面临着多项生存威胁。尽管如此,国防的运作方式已发生变化,美国的战略家必须面对新的风险。不要只盯着硬件,美国的决定性优势从来不是军舰上的装甲和战机上的控制电路,而是它永不停歇的创造力,即在形势需要时,重塑自身的独特能力。这个曾将国旗插在月球上的国家,并不是为了主动衰退而建立的。面对逆境,美国不能只是竞争,还必须重塑竞争规则。
作者Todd G. Buchholz曾任总统老布什政府白宫经济政策主管,老虎对冲基金董事总经理,哈佛大学经济学系阿林·扬教学奖获得者
Michael Mindlin是私募股权投资者,专注于能源、软件、国防和工业技术领域,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
英文原题:America’s Hard Power Must Get Harder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