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盟日益扩大的贸易顺差正引发新的担忧:在中美之间愈演愈烈的关税角力中,欧盟27国恐沦为中国廉价商品的替代市场。
彭博社星期四(5月15日)报道,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已攀升至90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随着中国商品在进入美国市场时面临更高关税,欧洲官员正提高警惕,防止这些廉价商品大量涌入欧洲市场。
目前法国、德国等国已着手加强边境检查、调整关税政策等,试图遏制中国低价商品大量流入对本地产业造成冲击。
欧盟贸易专员塞夫乔维奇上周说:“我们正在监控可能出现的贸易转移风险。”他说,初步评估结果预计将在5月中旬出炉。欧洲27国的贸易部长预计星期四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会议上,讨论这一议题。
报道指出,全球贸易格局的重塑正对欧洲构成考验,迫使其在快速演变的国际竞争中重新谨慎思考制定新贸易规则的策略,但这种转向与欧盟长期坚持的核心理念——经济开放——形成矛盾。
与此同时,汇率波动也使欧洲面临更大挑战。上个月,人民币兑欧元汇率跌至十多年来的低点,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出口商品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优势。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欧中贸易失衡日益加剧,凸显欧洲整体竞争力的下滑。随着中国企业加速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欧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传统领先者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法国兴业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埃雷罗指出:“在当今保护主义盛行的时代,全面开放的贸易已不再现实,因为这可能会削弱本土产业的发展。欧盟必须为某些产品设立贸易壁垒——不一定只针对电动车,凡是欧盟认为有必要参与竞争、且仍处于发展初期的产业,都应受到必要的保护。”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