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一(6月30日)公布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微升至49.7,但仍在50枯荣线之下,是连续第三个月落入萎缩区间。
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发表该局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数据称,6月PMI达49.7,在调查21个行业中,有11个处于扩张区间,比上月增加4个,显示制造业景气面有所扩大。
今年4月再次爆发的中美贸易战,自两国5月中在日内瓦会谈后暂时休战。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字,反映出中国外贸反弹、工厂活动回升,以及建筑商以及服务提供商新订单情况普遍改善。
虽然49.7的官方制造业PMI指数仍处于收缩状态,但对比过去两个月,已连续两个月改善,从4月份的49.0升至5月份的49.5,再升至6月份的49.7,其中建筑业和服务业的部分领域表现超出预期。
数据显示,6月中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52.8%,比上月上升1.8个百分点。6月服务业PMI指数为50.1%,连续第九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与保险行业等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60.0%以上高景气区间。
不过,国内需求依然疲软,劳动力市场仍然脆弱。吸纳就业主力军的小型企业PMI指数较5月下降2.0个百分点至47.3%,为3月以来最低水平;PMI五大分项指数中的从业人员指数,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至47.9%,与4月持平,为近一年多来最低水平。
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解读,6月制造业PMI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处于收缩状态,主要与美国对中国关税仍处于40%以上明显偏高水平有关。另外,第二季度房地产市场调整态势有所加剧,对制造业PMI指数回升幅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PMI回升势头难持续
王青也表示,制造业PMI的回升势头,在7月份持续下去难度比较大。一是,外部抢出口效应会进一步减弱。另外,在消费方面来看,他认为:“最近(官方消费)补贴资金耗用得比较快,7月新资金拨付下去,到商家手里还需要时间”。
法国兴业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林燕玲也对彭博社说,PMI数据向好,表明第二季度消费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但疲软的就业指数令消费复苏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中国经济出现改善迹象,但通缩压力持续存在,就业疲软,官方下一步的刺激措施会以多大力度实施,引起各方不同猜测。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公众号《宏观大非》撰文认为,鉴于6月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仍然稳健,上半年经济表现好于预期,政策继续加码的必要性不强,近期各项政策仍在按部就班推进,以“用好用足存量政策”为主。
王青则判断,房地产调整对经济的拖累下半年很可能会加剧,出口前景也难以预测,“下半年稳增长政策加力是没有悬念的”,主要包括更大幅度的降息,“估计下半年会降息0.3至0.4个百分点,还会有0.5个百分点的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