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反驳“过紧日子是财政困难无奈之举,恐会殃及公共服务质量”的说法,强调过紧日子不等于削减干部正当的薪金待遇。

《人民日报》星期四(5月22日)发表题为《对“过紧日子”的误读与正解》的文章,指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持续引发热议。关于“过紧日子”,存在一些曲解和误读,有必要细加辨析、正本清源。

文章称,过紧日子是一以贯之的要求,而非权宜之计。中共十八大以来,不管是文件规定,还是改革旨归,党政机关节俭的要求与行动是一贯的。中共中央2013年制定出台《条例》,这次修订与时俱进,是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更新升级。

文章认为,中共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条例》规定的主体是党政机关,约束的是奢侈浪费等行为,并不影响扩大消费、民生投入。党政机关该花的花、该省的省,把资金用在刀刃上,汇集更多资源投入教育、医疗、科创等领域,正是要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百姓福祉。

文章指出,过紧日子不等于“一刀切”,而是“切一刀”,切在大吃大喝、奢侈铺排等作风弊病。修订后的《条例》规定,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要求工作会议一律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明确严禁为公务用车增加高档配置或者豪华内饰。紧的地方,是经费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等。

文章也说,过紧日子不等于降低公共服务质量。有声音担忧,“过紧日子是财政困难的无奈之举,恐会殃及公共服务质量”。文章对此引述中国财政部数据称,今年前四月的公共财政支出进度达到2020年以来同期最快,4月税收收入为今年以来月度增幅首次由负转正,因此“过紧日子与干部担当作为是两回事”。

文章强调,过紧日子不等于削减干部正当的薪金待遇。针对有网民提出“身在体制内,担心降薪”的担忧,文章指过紧日子压减的是机关不必要开支,而非干部的合理收入、待遇保障。

文章还提到,过紧日子不等于政府行为失了法度。“以后跟政府的生意不好做了、结款要变难等悲观论调,可谓杞人忧天。过紧日子的要求,只会促进政府部门依法行政,在招投标、治理拖欠账款等方面严格以求。同政府部门打交道会变得更容易、更顺畅。承接政府的项目,可以更放心去做。”

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